论坛: 轻松一刻 标题: 朱�F基总理是继周总理以后最好的总理(图文) 复制本贴地址    
作者: pray2008 [pray2008]    论坛用户   登录
































----------------------
恭送我们的总理……
我喜欢20CN,希望认识各位 ^_^

[此贴被 祈祷(pray2008) 在 04月11日05时26分 编辑过]

地主 发表时间: 04/10 23:35

回复: nanhairen [nanhairen]   前任版主   登录

敬礼!!!

B1层 发表时间: 04/11 09:58

回复: admin_20cn [admin_20cn]   论坛用户   登录
人民的好总理。
怎么说下就下了那!!!!!!!!!
"朱�F基总理是继周总理以后最好的总理"
这句话是我们的心声。

B2层 发表时间: 04/11 12:29

回复: bailove [bailove]   论坛用户   登录
敬礼!!! 

B3层 发表时间: 04/11 16:53

回复: 007 [xiuzhanfei]   论坛用户   登录
强烈要求总理当主席!

B4层 发表时间: 04/11 19:08

回复: houfeng520 [houfeng520]   论坛用户   登录
向朱总理致敬

B5层 发表时间: 04/11 20:27

回复: runwin [runwin]   论坛用户   登录
真的不错!不过中国只是唯一一个这样的好人啦!

B6层 发表时间: 04/11 21:46

回复: gc2600 [gc2600]   论坛用户   登录
在两会上总理最后的身影,听到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台上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想象一双双被泪水逐渐盈眶的眼睛,忍不住又提起了笔。 

一,找到利益分析和价值评判的最后尺度 

我知道,无论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人不喜欢朱容基,甚至有不少人嫉恨他。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处境 立场 思想观点和切身感受出发,评价事件和人物。利益关系不同,价值标准不同,所得结论必然不同,没有人能符合所有人的标准。那些在朱执政期间,利益受到伤害的人,有理由仇视朱;那些不认同朱努力方向的人,有理由厌恶朱。 

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是人们意见分歧 众说纷纭,无法形成共识的根本原因。但是,难道就真的只能象现在一样,大家各执一端,各说各话?难道就找不到一个比较客观 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标准尺度?难道人类在对待具体问题的认识上,竟然是如此不可沟通 不可调和?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作出尝试。 

一个人只有根据某种价值取向,才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同样,只有当他确定自己的利益立场时,才能明白什么是有利,什么是不利。现实世界主要是根据利益原则运行的,当我们试图站在旁观者立场上,客观地看待利益竞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最后只剩下一个东西,即“现实”本身是可以把握的。

事物的现状及蕴藏在现状中的事物本身的发展趋势,可称为“现实性”.现实性是现实中一切利益和力量的综合平衡.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利用现实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和条件,闪转腾挪.手法也就那么几招,或者因势利导,或者借力打力,或者集棍成束,或者点爆平衡.因此,人的主观努力,所能加之于客观,所能造成的变化,是有限的.

现实性中,事物的现状很好理解,但怎么判断事物本身所蕴含的客观趋势?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发现事物有不同的可能性.可能性不同于必然性.任何一种可能性,它都同时受到事物现状和其它可能性的牵制.大多数可能性,都在相互牵制中被抵消了.因此,各种关于大变化的预言,往往不是悖谬(历史错身而过),就是超前(历史姗姗来迟).在变化到来之前,一切过程,都只是隐而不显的量变的积累;它随时有可能被抵消,化身为现实背景的一部分.只有那些具有足够能量的种子,才能克服现状和其它可能性的牵制,完成质变,将可能性变成必然性,变为现实.因此,必然性存在于现状之中;今天的现状,就代表了昨天的发展趋势.对于发展趋势的最精确判断,只能是事后判断,判断的唯一尺度就是:它是否是发生了。

现实的即是合理的,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它必然有它因以发生的足够动力和理由;反之,就是理由和动力不够。“发生”在政治领域内的涵义就是是否已有动作。能行动,就是合理的;其所造成的结果,更是合理的;不能行动,就是条件不成熟,理由不充分。各种规则制度,当然也构成一种现实性,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们如果不能约束人们的行动,反而被行动所突破,那么显然其合理性也有限。这其中,完全是利/力与利/力在较量,现实就是多种利与多种力的平衡。只有站到某个价值标准上,我们才能得出说:规则,或者破坏规则的行动,是好,还是坏。 

关于好与坏的问题,不同的主义,不同的价值取向,会有不同答案。但是,难道就没有一个公认的基础,一个可供持不同看法的人辨析是非真伪的认识平台? 

任何观念价值,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考察各种理论是怎么被人认识,怎么被论证,以及你自己是如何接受它,就会发现,在这一切背后,确实存在一些被大多数人所公认的,类似于数学公理的不可置疑的价值标准.正是依据这样的共同性基础,一种理论才会诞生出来,才会被人们所认识 所接受.这样的公认价值,并不是任何一家一派的专利产品(虽然每种理论都会试图把它纳入囊中,与自己独门标记的价值混同在一起),它们是人类文明长期进化所积累的基本共识.它有一种不太精确的表现形态,那就是常识理性(之所以不精确,是因为常识理性中还含有不少杂质,需要筛选甑别),这也是人类思想得以相互交流 共同促进的基础. 




站在客观旁视的公正立场上,要做到不偏不倚,就不能带有任何一点认识主体所独有的先验预设和倾向性。于是,剩下来的,我们可以仗峙的就只有两样东西:利益分析上的现实性原则和价值判断上的公认价值基础。前者是分析工具,后者是判断标准。理论家由于不能正确把握现实,所以他们往往手中空有一种价值尺度,面对具体问题时却离题万里。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拿着从某一棵树上得出的数据,以之丈量整座森林。 


利用分析工具,尽可能地让判断标准得出有利于我方的结论,这是一切意识形态之争 舆论之争的实质。当然,由于不能清晰意识到现实性的制约因素,人们往往会仅仅从某一角度出发,将一种可能性视为必然,而忽视其它制约条件(例如这一次伊拉克之争,有人论证说:如果中国跟在法德俄身后,反对美国动武,那么美国就会“在亚洲联合日本、印度,形成国际秩序的新轴心”。这就是只从一个特定角度 特定可能性出发,而忽视了现实的整体性限制。今天的现状是由多种因素相互牵制共同形成的,美国也深陷其中,不是说变就能变的。政治艺术就是打擦边球,在对方动力未足,欲动未动之际,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如果眼睛只是死死盯着某一种最极端的可能,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在国际政治中,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诚意,你也无须扮演老实温顺;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利益关系和实力筹码。所以,从战略利益的大局出发,中国躲在法国燕尾服后牵制美国,既是明智的,也是安全的);或者,完全站在自己独有的价值尺度上说话,似乎存心不打算和其他人对话沟通。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就是鸡同鸭讲,吵得不亦乐乎,结果却只能不了了之。这也是大多数“理论争论”的现状。 

二,从现实性原则出发,评估朱的执政得失 

朱执政期间,政绩究竟如何?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客观地说,任何政策效用,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位置/角度的人,得出不同结论,这很正常。由于不存在统一的理论模型,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学派,对此也会有不同视角和观点。 

于是我们只有退回来,站到利益分析的基本点上,承认现实现状是一切分析的基本参照,以现实性原则来衡量得失功过。 

现实中,个体利益的差异是真实的,也是难以弥合的。虽然一直存在种种关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论说,但是在具体问题上,人们并非每次都能找到对于共同利益的关说。因此,只有承认现实;既承认现实的利益状况,也承认现实力量对比所导致的未来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判断人的主观性对现实的作用方向和力度。 

现实是多种利益和力量的综合平衡,也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基础。政治家的一切行动,都是立足于现实之上,受到现状深深制约的。以现实性原则来衡量政治家的作为,就必须首先弄明白:政治家所面对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他们的行为,给现实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有哪些是事物本身的既定趋势使然,有哪些又是政治家主观努力的结果。 

朱在1993 94年的泡沫热潮和经济冒进中接掌中国经济。经过三年调整,中国经济于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既防止了过热的危险,又保持了适度增长,打破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怪圈,奠定了“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基础。正是由于朱对经济活动,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铁腕整治,以及他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精到把握,适时微调,中国经济才成功避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在席卷全球的经济衰退中,受影响最小,至今仍保持了可观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衰退背景下的一道亮丽风景。否则,国际资本不会蜂拥而来,趋之若骛。 

以上绩效的取得,绝非容易,更非必然(想一想这么多年来这么多预言家关于崩溃的预言吧),这是朱克服了现实中种种阻力弊端,抵制了事物本身发展趋势后艰辛取得的;是以人力胜天时,首功在朱。 

正是由于在朱主持经济的七 八年间,不管遇到多么复杂棘手的困局,不管面对怎样凶险变幻的险境,中国经济都能持续增长,因此,中国社会才能在历经激烈的国际风云变幻和社会内部利益大分化时保持基本稳定。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在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环境治理(包括政府行政机构本身的改造)方面,朱这一届政府也是施政力度最大,推出改革措施最多,涉及面最广泛的。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周围世界越变越快,甚至一时会有难以适应的困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构成我们周边环境的制度和经济环境在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又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导下,频繁出台综合性配套改革措施所致。就是在这样的快速变化节奏中,政府仍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行政机关的效率;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传统计划经济最坚固的堡垒开始一一被打破,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略具规模。 

郭飞熊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好:十五大前后,朱容基坚决地压住了“股份制与产权改革”呼声,以他的“不作为”,在中国实行有效的政治改革之前,阻住了几乎成真的特权阶层瓜分国有资产的狂潮,客观上为未来中国建设“现代福利国家”保留了物质基础。1998年以后, 朱容基被中共党内反腐派拥戴为领军人物,以强令军警退出商业领域和远华案打击走私等作为,暂时遏阻了权贵资本主义的泛滥成灾。在这一时段,朱容基堪称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朱容基的千秋功罪>)

为了中国入世,朱更是不遗余力,排除了种种非难和阻力,不惜为此承担种种骂名。历史将证明,入世是自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的自发演进促进最大的一项工程。认识到这一点的,可能事前事后都有不少,此即所谓有识之士;但是在“世人皆欲杀”的种种责难 诋毁和阻挠的包围中,仍然能够毅然前行;在浊世滚滚激流中,仍然能够逆流而上,奋不顾身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事竟其功者,又有几人?

朱的职权,主要在经济方面.对于他来说,体制和国情,都是必须立足的现实;这个现实,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发展趋势.朱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体制和国情,克服它所代表的趋势的牵制.必须面对现实,逐步改变它,逆转它.

人生有涯,个人之力有限,朱的任期,更只有区区五年.上有核心,下有群僚,朱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对朱的指责,首先集中在国企职工下岗增多,失业增多,许多城镇居民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水平下降上.有人甚至论证说:失业率是衡量政府经济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失业增多,证明本届政府的失败.这话似是而非,如果只是出自一般百姓之口,有感而发,无可厚非;如果竟然出于所谓“专家学者”,那么不是其心可诛,就是其智可悯,“脑疾渐重”.

政治经济的运行,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就业不是目的,维持居民生活稳定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才是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在全球竞争的时代,首先必须锻造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这艘破船,已经到了不堪负重,无能行驶的境地了(看看隔壁的朝鲜吧).要不然,邓小平为什么要发起改革开放,难道这样做很好玩吗?

在一个体制结构 运行环境已经成熟稳定的经济社会,失业率当然可以突出为重要经济指标.但中国今天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造和结构调整,这样大的一项社会工程,怎么可能不引起相关指标的变动?怎么可能还用变动之前的失业率指标来评价今天的就业情况?你家正装修房子,你总不会指责装修方式不对,因为装修时躁音比装修前更大吧?

更何况,就业模式本身就是改革的目标之一.难道有人认为:在全球竞争和市场体制背景下,原来那种“高就业,低效率,没有竞争压力”的工作和生活模式真的还有可能持续下去?阵痛是无法避免的.要么坐着等死,要么忍痛求生,没有第三种选择.不痛不痒的截肢换血,哪里去找?若有这种法子,全世界哪里还会有哪么多的贫穷落后?若有人许诺这样的东西,首先要怀疑其用心,然后要怀疑其脑袋.

改革转型期的中国,只能以改革进度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作为基本目标.这时的失业率,主要不是说明经济状况,而是说明改革进展和社会稳定情况.从邓小平决心改革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中国会有失业率大幅攀升的这么一天。原来的主政者从稳定考虑,将棘手的问题一直延捱下来,以至于改革的包袱越积越重,改革的环境水越积越深。从根本上说,拖下去不是办法,拖的时间越长,可供腾挪的空间越小,解决起来越难。再这样延捱下去,很可能整个市场体系,整个经济就卡死在这里。朱不是个害怕承担责任和风险的人,明知如此可能结怨者众,甚至遭人诟骂,朱仍然义无反顾,勇闯地雷阵,不惜跌下万丈深渊--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何等的济世情怀!古人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又云: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此之谓也!

实际上,观乎朱之为政,从金融整顿,到治理过热;从机构精简,到铁腕反腐;从打击走私,到禁止军政经商;等等等等,几乎无一不是为人所不愿为所不能为,无一不是得罪人讨骂的活。这在日益圆滑,沆瀣一气,潜规则盛行,明哲保身的官场,何其罕见!自朱以外,吾不知中国尚有何人!国事今已如此,容易做的大家都已抢着做了;剩下的骨头都难啃。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何济于事?古人云:斯人不出,其如苍生何?信哉此言!

朱虽勇于任事,但绝不莽撞。就业模式的调整,实际上操作得很漂亮:国企改革估计造成职工下岗6千万人,官方统计重新就业者有4千万人,打个对折就算2千万人,新增失业最多不超过4千万人。但期间安置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近亿人,同时加速了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转化。这就是结构调整;从全社会角度衡量,有得有失,得大于失,这就是帕累托效益增进;是成功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是良政。

当然,对于下岗失业者,每个人的痛苦失落都是真实的。在事无两全的情况下,他们为改革,为社会全体作出了牺牲。社会和政府都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把他们凉在一边。同时,这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的课题。因此,朱容基政府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下了最大的决心;千方百计,到处筹挤资金,终于使城镇社保体系初步完善起来。这是惠及亿人,绵泽后世的德政。

可是又有人质疑:农村最穷,农民最苦,你为什么不连农民一起保了呢?这不公平。

对于这样的幻想狂症者,我只能反问:你为什么不干脆要求政府大印钞票,让每个人都成为亿万富翁?

任何事情,都不能不考虑可能性。农村是穷,农民是苦,但农村搞社保,难度也最大,过程也最远,所需资金庞大。城镇社保,几十年的欠帐要一时偿付,政府已经使出吃奶的力了。现在要搞农村社保,确实不现实。只能在“93”扶贫计划 费改税等既有政策的基础上来操作,为农民减负增收。

公平是一步一步逐渐实现的,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总不能说:既然政府无力兼保农村,哪就连城镇也不要保了吧?

这种理想化,罔顾现实的指责声不一而足。令人诧异的是,一些“专业人士”也搀乎其间,甚至带头起哄。这难道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吗?

另一种指责是官员腐败。据说,在朱任期内,腐败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厉害了。“越来越厉害”,这一说法恐怕不贴切。一方面,政府反腐力度确实前所未有,经过大力整治,腐败的猖獗势头有所遏制;另一方面,腐败本身也在进化,与现行体制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合契。换句话说,这是腐败蔓延和反腐在赛跑,在角力;在现行体制下,反腐一方并不具备足够优势。更进一步说,腐败是社会转型期内必然存在,无法根治的问题。只要窗子有缝,苍蝇总会千方百计钻进来。转型期是不可能做到体制完善无漏洞的,只有转型完成,新的各项制度都规范稳定,并且彼此配套以后,体制性腐败才有可能得到根治,腐败现象才有可能被减灭到最低程度。但制度建设是一个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这也不是朱所能够完全决定的。

朱的反腐决心,有目共睹。反腐力度也是有目共睹,效用明显。但有人可能会质疑:朱抓了那么多贪官污吏,为什么抓之不尽?就算一时根治有困难,为什么不能阻止其隐性蔓延?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体制环境,与目前的腐败形式是相适应的。相对于整个体制,整个环境来说,朱个人能量有限。另一方面,腐败本身也在进化,在进步,日新月异。这将是一场花样翻新,此起彼伏的轮番持续较量。

一些人还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真实性,质疑其内含的问题。增长是真实的,纵然速度指标有不准确的地方;问题也不少。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没消化完全的;有些是改革和发展派生出来的。但几乎没有一个重大问题,是朱主观所犯错误导致的。这些问题,都是必然发生的,并非因为朱而存在。有时候,看似是朱的政策造成了问题;但没有这些政策,将出现另外更严重的问题。表面的问题掩盖了深层危机。朱不但致力于解决问题,更着眼于化解危机。有些危机因素(如国企 金融 农村)如处理不当,不但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甚至可能发生崩溃,社会稳定也将荡然无存。

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它可能增长减弱,可能经济衰退,但一般不会崩溃。这就是成熟经济和转轨经济,底子厚和底子薄的区别。无疑,在中国搞宏观经济管理,比之在美国复杂困难得多。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朱不但维持了经济稳定,而且创造了持续增长,大大加快了经济转轨,部分化解了原来所积累的问题,这一切难道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吗?

朱没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并不奇怪;将来还会滋生出新问题,也很自然。整个转轨期间,经济管理者都不得不和危机赛跑。要知道,即使是西方成熟经济,也不时会受到各种危机威胁;转轨中的中国,更没有可能一举解决所有问题,一劳永逸。只有当转轨完成,制度和结构都已经稳定下来后,经济才有可能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现在所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相对于原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经济怪圈而言的);目前困扰我们的种种危难,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整个国民经济,才有可能登上新台阶 新起点。但是到那时,我们又将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历史就是这样,矛盾和对抗,无有穷时。

现在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化解危机,赢得时间,提供机会;在发展和改革之中,逐步减少危机存量,将未来推向一种尽可能好的可能性之中。

三,从公认价值出发,评价朱的所作所为

对同一事物,持不同观点标准,信奉不同理论的人,会有不同看法和不同主张;对于朱的政绩作为,站在不同理论阵营的人,评价也不一样.最令人惊奇的是:往往此之所是,恰恰即彼之所非;此之所非,恰恰又为彼之所是;朱则似乎居于其中,亦彼亦此,若是若非;于是左右彼此,交相攻扦之。

这一现象令人深思,这也构成了解读朱容基的最大难点,同时这也是朱容基执政风格的最大特色.朱是实干家,不是理论家.现实与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在理论中,可以用排除法,先排除其它干扰因素,专注于理论模型中的关键变量;但是在现实中,你必须同时面对所有问题,面向问题的所有方面,各种因素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牵制,你既不能回避,也无法排除;在理论中,问题安静地躺在那儿,乖乖地等着你来处理;现实中它可没有这么温驯,它会步步紧逼,无孔不入,让你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因此在理论中,你可以单一思路一走到底;但在现实中,你却必须迂回宛转,左顾右盼.换言之,在现实中不可奉行单一思路,不可悬于单一价值标准.尤其在大变动的时代,“单一”的功用取向无异于自取灭亡.能够衔接现实和理想,今天和明天,正是朱的过人之处.朱逢源于左右之间,不动声色地把形势导向他所设想的方向.

理论家对实干家的指责通常是:不能坚持原则,向现实妥协低头;有时候甚至反原则而行,倒行逆施.理论家们手里往往拿着那把“唯一正确”的尺子,以之丈量大千世界.他们不知道,如果按他们所说的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在实践中不但寸步难行,而且终将无立足之地--不能在现实中自保,谈何作为,谈何改革?

更重要的是,各种理论各有其适应性.在实践中,要同时面对和处理各类不同问题,就必须兼用不同思路 不同方法,必须综合众家之长.朱是这方面的经伦妙手.他的施政,概括起来是:在基础制度方面,推行的是市场的 自由主义的 个人主义的 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宏观管理方面,实施的是集中控制的 威权主义的 国家主义的 现实主义的操作--这是对中国现实何等精到的把握,又是对现实和理想何其精妙的揉合!

制度环境建设,是改革的主要任务,所面对的是未来,因此必须更多地考虑理想设计;宏观管理,为的是稳定和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赢得时间,因此必须面对现实,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朱就是这样,通过制度建设与宏观管理的外部分错和内部契合,衔接了现实和理想,今天和明天.我不知道人类历史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做到过这一点;但我知道,纵然有人在某一专门领域有独到专长,纵然有人因为拥有更好的位置和机会,能够成就更显赫的功业;但对于现实的精确把握,对各种理论的娴熟综合,以及与现实的若合乎契,他们绝不可能超过朱容基,最多与朱比肩.

没有这种对现实的精到把握和对理论的综合运用,就应付不了改革转型期间新旧事物并存 结构和形态均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态的快速变化的现实.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经典学徒们经常指责朱容基违背了哪条哪条金科玉律,践踏了某项某项普世法则.他们对待经典理论的态度,就象几百年前的腐儒和卫道士们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他们不能理解实干家们是在怎样的复杂多变中试图驾驭现实之舟--他们必须每时每刻作出取舍;这与呆在书斋里做学问 弄模型,完全不是一回事.

同时,一些人也以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朱容基。他们不理解,作为一个政治家,朱时刻都处在各种利弊权衡的抉择之中,他有他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其所处之境,所为之事,均不能与一般民众混为一谈。

不少人责备朱“爱讲大话”;讲的一些话,结果不能兑现。他们认为,谨言慎行,量力而言是必须的美德。这些人不懂得政治行为的特殊性,混淆了政治家与常人 与道德家之别。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语言就是他们的工具,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要用语言来行动,来战斗,来创造形势,创造价值。如果必须遵循一般人谨言慎行的原则,那么就不会有历史上象甘地 邱吉尔 马丁.路德.金这样伟大的宣传家和鼓动家;如果必须讲到做到,那么美国历届总统,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外,大多数可能都要因为他们的竞选承诺而遭万人唾骂。但是不,美国人仍然尊重他们的总统;他们比许多中国人成熟,懂得理想和现实的差别,政治家与道德家 与普通人的区别。他们看重的是他们做了什么,为何而做,为何而说。

今天的中国,是可能性最为丰富的时刻;未来充满变数,正需要朱容基这样令人信服的坚定声音,带给人们信心,带给人们希望,指引前进的方向,吸引各种各样的投资者和跟随者。个人一时的毁誉,又算得了什么?

政治家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标准不同于普通人,但更严格,更难以做到。古往今来,达到者几希。这标准就在老百姓心中,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官”的期许:爱民,清廉,公正,勤勉,实干;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心,勇于负重,等等。这么些要求,我不知道在今天颓靡涣散的中国官场,有多少人做到了其中一二;但我知道,朱容基都做到了。他不但做到了,而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甚至已成为上述优秀品德在今天的表征和人格化身。

人们不难理解,要做到这些,有多么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官风日下和潜规则下,你孤清自本,自然遭人忌恨,让人切齿。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少人达到过这种高度?屈原 诸葛亮 李世民 包拯 岳飞 海瑞 曾国藩,等等,他们虽寥若晨星,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四,总有一种心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并非所有人都喜欢朱容基,没有人能满足所有的人。但如果你没有高尚情操,你就不可能赢得任何一个人的心灵。对朱的拥戴,远远超出了在朱执政期间直接受益的人。许多生活暂时遭遇困境的人,他们理解朱着力于大局长远的苦心,理解他的善意,他的追求。对朱的赞誉,甚至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野;当中国遭受外界最严重“遏制”之时,朱容基几乎是唯一仍然被西方普通人肯定和尊重的人。许多人可以不认同朱的政策,朱的方法,但他们不得不认同朱的人格,朱的理想,朱一心为民为国的执着坚韧。他们说:这是一个真心想要把中国事情办好的人!可以说,朱最大的功业,不是他有形的政绩;而是他在无数人心中,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一座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丰碑。

这座无形丰碑,是自然而然生根在亿万人心中。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曾经如此仰望过某个人,既因为他改天换地所带来的新兴气象,也因为官方宣传机器的大力灌输;三十年后,人们又追随另一个人,既欢欣于他的拨乱反正和开创中兴,宣传机器也支持了这种认同;但是在今天,当人们信赖朱容基时,完全是自发的,其中没有官方舆论的鼓噪。事实上,出于种种原因,官方一直在压抑民间拥朱的声音。但声音是压不住的,当朱今天正式告别政坛,官方的压制也终于松出一道缝隙时,民间久被积压的声音就喷薄而出了。

市场经济中媒体的成功,就在于能号准时代脉搏,倾听万民心声。当朱告别政坛之际,国内最孚民望的媒体《南方周末》,破天荒地推出了政治人物专辑“朱容基专刊”,24版全面照射朱容基,满足如饥似渴的民众储存已久的微薄心愿:尽可能地了解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更多一些,尽可能地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一点,再近一点。

是的,人们就这样选择了朱容基;在楚楚衣冠的历史舞台上,选择了这个名字,这个身影,寄托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热情。人们不再说,“你是我们的大救星”,也不再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们只是象在十几年前说“小平你好”一样,朴实地吐出:“朱总理,你不要走!”“朱总理,一路平安!”。

千秋不改,家国情怀。朱真的要走了,一去就不再来。不知何时,中国才能够再出一个朱容基--希望不要等待太久,中国也已经等不了多久!

中国何其幸运,出了朱容基,并且让他登到了历史舞台上;中国又何其不幸,朱容基竟没有足够机会,不能施展其平生抱负。壮志未酬,斯人即去,剑挂枝头!

有人说:国之兴盛,应该系之于制度,不该系之于某人。这话又对,又不对。任何一个社会,既要得其良制,更要得其贤人。中国可能由于长期的制度缺陷,对制度最为着紧。但即使是象美国这样制度成熟规范的国家,总统之贤愚,于民于国,效用也大不一样,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越是艰难复杂的时代,越需要伟大的领导者。制度只能保证出来的不会是最糟的人选,中国今天需要最好的人选!

再别朱容基,希望告别的,不是中国最后的希望!





[此贴被 酸杏子(gc2600) 在 04月12日15时51分 编辑过]


[此贴被 酸杏子(gc2600) 在 04月12日15时31分 编辑过]

B7层 发表时间: 04/12 15:17

回复: sundy [sundy]   版主   登录
再次敬礼!!!

B8层 发表时间: 04/12 16:13

回复: admin_20cn [admin_20cn]   论坛用户   登录
 酸杏子 ,你转载的那些都是废话!!!
只要人民大众说他是好总理,这就足够了。

B9层 发表时间: 04/12 20:22

回复: yujun [yujun]   论坛用户   登录
我一我们朱家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骄傲!!!!!!!!!!!!
向伟大的总理敬礼!!!!!!

B10层 发表时间: 04/12 23:37

回复: huaao [huaao]   论坛用户   登录
立正!敬礼!

B11层 发表时间: 04/13 01:16

回复: admin_20cn [admin_20cn]   论坛用户   登录
应该让媒体到这里看看!

B12层 发表时间: 04/13 01:17

回复: lin_meicai [lin_meicai]   论坛用户   登录
敬礼!!! 

B13层 发表时间: 04/13 02:20

回复: yaochi [yaochi]   论坛用户   登录
鼻子酸
敬爱的总理
媒体总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说实行了新旧交替
疯狂吹奉新上任的小B们对真正值得让人尊敬的人却一笔带过


B14层 发表时间: 04/13 14:29

回复: ricky [ricky]   版主   登录
确实,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有才能的人很多,有才能儿又正直的人也不少,有才能儿又正直的有能当上总理的,就他一个了。
另外,说一句得罪大家的话,周总理有点太软弱了,一个老帅也没保住。

B15层 发表时间: 04/13 14:37

回复: admin_20cn [admin_20cn]   论坛用户   登录
那是环境造成的。
不应该怪他吧

B16层 发表时间: 04/13 14:40

回复: bking [bking]   版主   登录


B17层 发表时间: 04/13 16:33

论坛: 轻松一刻

20CN网络安全小组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10 20CN Securit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坛程序编写:NetDemon

粤ICP备05087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