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系统集成 标题: 背板带宽ZT 复制本贴地址    
作者: tuzi [tuzi]    版主   登录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1)线速的背板带宽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
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统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对于OC-12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OC-48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地主 发表时间: 05-08-22 14:46

回复: TecZm [teczm]   版主   登录
收藏!LZ多贴些网络基础设备的基础知识哦

B1层 发表时间: 05-08-23 14:32

回复: tuzi [tuzi]   版主   登录
其实有很多 就怕没人看
比如CISCO的转发速率的技术
比特宽*发送比特宽的速率等
偶就对这些玩意敢兴趣

B2层 发表时间: 05-08-27 00:08

回复: zhengzheng [zhengzheng]   论坛用户   登录
好东西!!!!

B3层 发表时间: 05-08-27 13:50

回复: le [cfjabcd]   论坛用户   登录
64+8+12是怎么来的?不懂,解释一下?

B4层 发表时间: 05-08-28 07:50

回复: tuzi [tuzi]   版主   登录
 
引用:
64+8+12是怎么来的?不懂,解释一下?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

看看以太网的帧格式 8位是前同步位  一般都会有介绍说明
以前的DIX 也就是ethernet前身  和现在ethernet  都有这样的
数据帧间的最小间隔(12字节)
Interframe Gap 帧间歇

帧间隙是以太网数据帧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一个节点如检测到一个数据帧的结束,必须等待这样的时间间隔才可发送。



推荐一下 RFC2889
给个连接
http://www.net130.com/netbass/rfcs/rfc2889.txt

[此贴被 带脚镣跳舞(tuzi) 在 08月31日17时45分 编辑过]

B5层 发表时间: 05-08-31 17:37

论坛: 系统集成

20CN网络安全小组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10 20CN Securit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坛程序编写:NetDemon

粤ICP备05087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