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一池萍碎 标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复制本贴地址    
作者: ydhz [ydhz]    副版主   登录
海子抒情短诗初探
――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
作者:凌杰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3月16日,海子于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在乌托邦天国的光环中,海子登“天梯”而上,为诗而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便是海子在这一年的1月13日所作。
从1984年到1989年,不到五年时间里,海子以“南鲲北鹏”为线索,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影响最大的则是他自以“绝对抒情”的短诗。
在海子的诗歌中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由此,生与死的意识弥漫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使其在广阔的审美空间内充分拔升了诗歌的内在思想。这首诗便是这生命意识体现最强烈而又最和谐的篇章。海子的诗歌理想便是在这种意识下体现的,由此而使他的作品无不充满“乌托邦”的色彩。在他其它的作品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生命意识中最具原始美的境界。如“麦子”、“草原”等意象。这首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乡村和草原的意象与情景,在海子的抒情中,那最原始的民间理想成了他生命意识中最美的表达,他赋予了那最原始的意象以纯洁而干净的美。这一点荡开了中国文艺界新的审美视点。
文革后期,经过朦胧诗,“人们普遍对虚伪的理想主义感到厌倦,同时也滋长了放弃人类向上追求、放逐理想和信仰的庸俗唯物主义”①,海子便是从这一群人中突围的,相对于“后朦胧”“PASS北岛”等潮流中体现出的生命意识虚无,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海子的诗作则更是显出了人性的崇高而显得不可多得和弥足珍贵。他阔宽了传统的审美空间,给后来者提供了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和强烈的生命意识文本范本。而遗憾的是,后世诗人触及这一领域而有新的突破者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海子的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中很难评定的文本的原因。而海子则作为一个对生命意识思索到“极限”的“边缘”存在着。他的诗歌文本必定将在不久的将来被重新审视。而那个时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能合理诠释海子所处的时代以及能给予海子的诗歌新的文艺批评的时候,这有赖于文学批评的新的发展和对那一时代的新的认识。
这首诗是海子生命状态最佳的体现,因其触及了生命中共同的诀别意识而得到读者强烈的共鸣。诗歌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对尘世宽容的心态,是海子生死意识达成的共识,是海子自己与自己达成的共识,同时也是对尘世的留念和重新审视产生在海子内在的“现实感”的体现。一个诗人无法完全脱离与自己“内在现实”的关系,“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无疑是海子所在的“此岸”,是海子在反叛的浪潮中捍卫“精神家园”的姿态。因而,“死”是被海子纳入生命意识中的,也是他作为最后完成与“内在现实”“和解”的方式,我想这是诗人意识领域里发生的必然的冲突,大可不必如其后所造作的那般汹涌。而应将更大精力放在对诗人精神的挖掘上。而应少牵强地将时代因素和外在因素过分的强加到诗人的精神上。
海子涉猎的诗歌历史面非常广阔,因而也显得有些混乱,不能条分缕析。但其诗歌语言和诗歌意象的继承性则很明显,如民歌、印度史诗、十四行等等。而且海子也是在这一艰难的文化(主要指诗歌)融合上唯一做得比较好的诗人。作为诗人,语言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语言则直接与文化联系。在海子诗歌中体现了他对这一中心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或许这思考是与海子的创作内在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他似乎是看到了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的“语言”的“极限”了,而偏偏前往却觉得始终无法最终到达。因而,海子的诗歌文本是唯一体现这一“极限”的文本。而这一点正是使海子作为诗人而成其伟大之处。只有他一人仰望到了这“极限”,这是世界文化或者说是世界诗歌语言的“极限”,所以对于海子而言,则恰似于看见了一个渺茫的所在,这一渺茫的所在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则是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冲击力和一往无前的抒情,由此体现出的则是相类于人类初始状态的“乌托邦”色彩。所以,他是在以一种很惊人的速度向这人类文化的未来奔跑的,这种速度要求他燃烧自己,而借助于神启。海子是仰仗这种神性的,这是他必需的高度,也是他的力量与速度的源泉所在。
海子的诗因其语言的难解,甚至受到过诗界以及读者群的鄙薄,而单单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表意是再清晰不过的了。全诗充满阳光的气息与理想的光芒,境界平和而意象温暖,给人如在人间胜似人间的感觉,这也当是海子当时的感觉吧。这时海子的心境当是从一个渺茫的高度向尘世眺望吧,是对人间的诀别吧,那时,绝对的抒情已到了海子本人无法控制的境地了,语言成了海子不再考虑的累赘了,而这使得诗的语言更加接近原始意味了。他该是感到自身的孤独了吧。这首诗便是在这种孤独和产生这种孤独的对人间的爱中产生的。在海子的其它诗歌中有时会出现大量的“暴力”意象(这一点在当时和后来的以政治眼光和模糊的时代感来打量诗歌的评论家的笔下,是受到过强烈的批判的),而这首诗中,暴力一扫而尽,替之以无尽的人间温情,被海子重复吟唱:“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透漏了一个他所向往的所在――在那里,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海子居住的这个“彼岸”却被人当作“桃花源”一样用来憧憬。应该说,这首诗中更深的底蕴该是海子的“孤独”,这种孤独是“阳光”下的“孤独”,是海子“乌托邦”里的孤独,是海子在一个高度上对人间窥探时深层的“孤独”。诗人大多孤独。从中国传统文人似的孤独到当代市场经济下诗人的孤独,可以想见那分别是“月亮”下的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和“都市里的孤独”,而少有海子这样“灿烂”的孤独。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个关键性的文化意象,古人对月亮的敏感远远胜过太阳。而中国文化的“太阳”意识则相当薄弱。中华民族从文化心理上对“太阳”或许是不敢正视。而海子对“太阳”却情有独钟:“我就打着赤脚/站在太阳下看太阳”(《夏天的太阳》1985.1)。他的长诗便是以此命名的。而海子的存在则无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所及的范围之内洞开了另一个“意象”。由此,长期在月亮下生存的中国人不解,但却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大半是生活在“阳光”中的,而这“阳光”则是我们生命的赐予者。我们不幸的是,生活在“阳光”里的日子却是用来完成与真实生命无内在联系的“使命”的。海子的生命意识便是体现在“太阳”中的,也是体现在一个人们忽略的文化心理层面上的。由此体现了中国人文化心理上对生命意识的淡薄,长久以来,被控制在“不知生,焉知死”的模糊辨证中,而海子之死掀起一片大浪又此可见一斑。然而,中国文化却是以“和谐”为其重要特征的,一如海子的出现,使80年代文化在迷茫中仍然和谐发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依然有相互挟制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说,海子是把自己淹没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的。这种诀别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便可以窥见:“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这首诗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大致的思想脉络和诗人的关怀所在和审美情趣。从下面对海子短诗文本的初探可以窥见一斑:
PART1:
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P11。1985.1.12)②
尽管我不喜爱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P31。1985)
我一向言语滔滔/我爱着美丽的云(P34。1986)
我相信天才,耐心和长寿(P71。1986.8.25)
你不能说我一所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P109。1987)
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P211。1988)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P215。1989.8.19)
我断送了自己的一生(P213。1988.11.20)

PART2:
你找不到我,你就是找不到我,你怎么也找不到我(P237。1989)
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P239。1989.1.22)
我坐在茫茫太平洋上折梅,写信(P246。1989.2.3)
春天,十个海子(P259。1989.3.14)

这只是截取的海子不同时期的短诗,第一部分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前的作品,第二部分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后的作品。在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到海子创作的速度和力量以及初步触及“极限”的苦闷心境。这是孩子抒情短诗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最能体现海子短诗创作的风格和内在思考。这种创作一直延续到孩子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本代表了海子短诗创作的最大内容和包含量。
另外,海子的恋爱对他的打击很大,而这一主题体现在诗歌中则是生命意识的体现,是生命对生命呼唤。不能夸大爱情的失败对海子的死的影响,而应更多从海子诗歌创作中的生命意识出发,因为这种生命意识是一直贯穿在海子的生命与诗歌中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作后,海子的短诗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抒情更加快速,此时,海子对语言的思考已经内化成一种文化,而海子在自己创作的语言文化中更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诀别情绪。比如,“写信”就是这一孤独的体现。他反复地写到“写信”,这是海子在最后阶段寻求人世的回音的体现,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孤独的余音,是更明显化的“孤独”。这一阶段的诗歌创作主要体现在死亡意识的加强和清晰上,而这种死亡意识的加强和清晰无疑使海子在诗歌中更多地关注到“自我的局限”,这是海子的诗歌所“创造”的文化的“局限”,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文化之于生命的“局限”在海子身上的体现。这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在最后走向升华的阶段,也是走向自我意识最后调整和最终完成的阶段。而海子选择的方式却是死亡的行为,是勇敢面对死亡的一次文化冒险。
在第二部分的诗句中,海子已经发现了自身的远离和生命的分裂。在他的生命意识中,自身的生命是他难奈其何的,此时,海子发现了“自我的局限”后,已经难以再续其生命意识下“乌托邦”的神话了,一切都仿佛在“极限”与“局限”的矛盾中难以调和。最后,海子毅然采取了突破“局限”的最后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海子而言,是最后的完成,而对于诗人的生命而言,却是最终与尘世的决裂,海子在这一点上,是自觉而又痛苦的。他已经发现自己的生命即将进入“无言”的状态,而在这种无言状态的边界上,海子的诗歌语言转化成了行为语言。而海子的诗歌却是在他行为的死后留下的最完整最符合诗歌精神的人间语言了,而不仅仅是诗歌文本。因为它一直都在以人类的“局限”向一个“极限”处靠近,无限靠近,直至最后,融合进了生命意识的另一个端点。
而在海子的这种“无言”状态中,再多说则纯属人间语言对海子的骚扰了。

注:
① 见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十二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② 本文所摘诗句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海子的诗》1995年4月北京第一版、2001年3月北京第4次印刷本。所引页码系该书原始页码,后注为作者创作时间。

后记:2003年的3月26日到来之前,一直都是阳光与雨互相主宰的春天。春天里,什么地方有十个海子呢?我总觉得要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被海子的无言推进一个深深思索的空间。然后,这一天过去之后,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使我把自己纷乱的思考化成了上面的文字,比较杂乱,但是,思考还会继续的。春天,是“无言”的季节。海子就在那里悄悄地望着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送去祝福,人们在沉默的祝福声中得到了幸福。

地主 发表时间: 04/08 10:51

回复: piner [piner]   版主   登录
还有海子的亚洲铜。
这诗是气慨万千,豪气干云的。
算是海子的另一种风格的体现。
在我所认识的文人中,几乎是人人都热爱海子的。


=================================
【春天, 十个海子】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

特有的感伤,无比的遗憾,形成奇异的美。
海子是独一无二的!




B1层 发表时间: 04/08 17:23

回复: ranchuan [ranchuan]   版主   登录
海子把死亡写得很好

B2层 发表时间: 04/08 18:43

回复: gesh [gesh]   论坛用户   登录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种的是花朵
收的是死亡

B3层 发表时间: 04/08 21:31

回复: wo521 [wo521]   论坛用户   登录
呵呵`
好长`~啊`~~不过写的挺好~

B4层 发表时间: 04-07-02 21:02

论坛: 一池萍碎

20CN网络安全小组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10 20CN Securit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坛程序编写:NetDemon

粤ICP备05087286号